专家学者谈古城区旅游产品及标识设计大赛
徐红罡:评选活动是对丽江旅游的深度挖掘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徐红罡认为,这次活动是对丽江旅游的深度挖掘,是旅游能够向更远方向发展的一个举措。丽江旅游一直都是走自己的路,有着自己的模式,而这次的活动也算是一种创新,将来还可以在全国推广。
参赛的旅游标识和产品设计,很多具有新意,主题突出、创意独特、内涵丰富,具有独特性、惟一性和一定的视觉感染力,作品整体水平还是算高的。
旅游标识和产品应当能够达到以下目标:一是增加游客的体验。旅游者不仅仅走马观花地欣赏了丽江风景就结束了,他们还想买点旅游产品回去,可以增加他们的回忆,还可以赠送亲朋好友。而这些设计就是满足游客这种需求。二是通过标识和产品可以传播当地文化,像丽江的东巴文化,希望通过这些产品把它们传播出去。
三是通过市场机制,把传统工艺保存下来,像丽江的东巴纸制作,还有就是利用当地资源,多生产一些有特色的产品,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董万里:丽江走出了第一步
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董万里说,丽江是全国旅游最热的地区,但在旅游产品上有一定的缺陷,旅游产品在量上看起来很多,但真正有特色的,具有文化内涵的就不太多了。政府出面搞这么一个活动,对丽江未来的旅游发展很有指导性,此次活动将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在丽江购买的许多旅游产品并不是本土制造,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此次标识的产生对产品本身具有认证作用,选出具有代表丽江的旅游产品对丽江也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旅游标识的使用,可以使丽江的宣传集中到一个点上,不断加深游客对旅游标识的印象,看到标识就知道是丽江。
收集到的标识,大体上还不错,都有各自的想法,基本上能体现丽江。但这些作品如果要应用,还有一些不足,应该和作者沟通一下,在使用上做进一步的提升,使其更加完美。毕竟这一标识一旦被使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将代表丽江的形象。我们这次没有直接选出采用奖,而是选择3个入围奖,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通过这次活动可以看出,很多人都对丽江的旅游很感兴趣。丽江在旅游资源上是很丰富的,但旅游产品方面做得还不尽如人意,可贵的是丽江走出了第一步,这对今后整个云南旅游产品的开发都将起到重要作用的。
王世英:标识要能体现本土制造、促进旅游产品研发
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王世英点评说,丽江的古城、雪山、东巴文化都是可以代表丽江的典型事物。入围的3件作品都不约而同的使用了东巴象形文字,1号作品把东巴文的“舞”生动化,形象的刻画出一个一手拿板铃,一手拿拨浪鼓的东巴舞者形象,黑白两色搭配简洁大方,设计生动,内容完整。2号东巴文的意思是“逛”,也含有交易的意思在里面。采用了中国印的方式,很有特点,在色彩的选择上采用了很古朴的颜色,给人视觉上不一样的感觉。3号东巴文是“游”的意思。采用了传统标识的模式,相比前两幅作品稍显得有点死板。就从东巴文化上来说,我更倾向1号作品。此次的标识是要体现丽江的本土制造,促进旅游产品的研发。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去规范古城中滥用、乱用东巴文的现象,给人们以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