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可试听↓↓↓↓↓
洞经音乐于明清时期由中原传入丽江,比丽江纳西族本土古乐白沙细乐的历史晚很多。洞经是指《大洞仙经》,洞经音乐明显具有道教文化、科仪音乐的特征。中央音乐学院的和云峰教授认为:“洞经音乐自传入云南丽江纳西族地区之初,就是谈演道教经典为目的。因此,洞经会无论做会、谈经、设法悬像及焚‘帛’呈献供养等仪式,均严格按照道教的坛规、道场和演奏程序而进行”。丽江洞经音乐演奏的曲目有《八卦》《浪淘沙》《吉祥》《元始》《水龙吟》《一江风》《山坡羊》《十供养》《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等数十
首曲目,从名称看,大多是以道教为主体的传统音乐曲目,其中一些是唐、宋流传下来的道曲。丽江洞经音乐之所以于白沙细乐并称为纳西古乐,是因为传入丽江后通过纳西族乐手在不失道教音乐风格和功能的基础上,不断糅合本土东巴教音乐、纳西古歌、白沙细乐和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等的精华,而且弹奏乐器也趋于本土化,如“苏古笃”(类似火不思)“泊波”(芦管)等,富有别具一格的纳西特色,同时保持了中原唐宋遗音古韵和完整曲目,全国包括中原地区的洞经音乐已经流失的许多曲目竟奇迹般的在丽江纳西族中得以完整保留,且体现出浓郁的纳西族内敛深沉的艺术特色,并从道教科仪音乐发展成为了纳西族民间音乐,故称纳西古乐。纳西古乐是研究古代道教洞经音乐的宝贵资料。宣科先生对纳西古乐的收集、整理、传承、展示和推向世界做出了杰出贡献。
洞经音乐试听
1、八卦 | 由丽江市古城区非遗中心提供 | |
2、浪淘沙 | 由丽江市古城区非遗中心提供 | |
3、吉祥 | 由丽江市古城区非遗中心提供 | |
4、元始 | 由丽江市古城区非遗中心提供 | |
5、水龙吟 | 由丽江市古城区非遗中心提供 | |
6、一江风 | 由丽江市古城区非遗中心提供 | |
7、山坡羊 | 由丽江市古城区非遗中心提供 | |
8、十供养 | 由丽江市古城区非遗中心提供 | |
9、到春来 | 由丽江市古城区非遗中心提供 | |
10、到夏来 | 由丽江市古城区非遗中心提供 | |
11、到秋来 | 由丽江市古城区非遗中心提供 | |
12、到冬来 | 由丽江市古城区非遗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