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动态

【习煜华】纳西族关于水的传统和民俗

作者:习煜华    来源:纳西话賨    发布时间:2023-05-26    访问量:221



水给人类带来福泽,维持着人类的生命,保障了万物的生长;水又给人们带来灾难,威胁着众生的繁衍,成为人类的仇敌。水是甘露、水是祸害。然而,人类却从来没有离开过水的存在,它始终伴随着生命的历程,孕育着万物的活力。对水的依赖,谱写出丰富多彩的文化篇章;对水的恐惧,又创造出神奇灿烂的神话故事。

1682665667476419.jpg

一、水的神话传说

纳西族东巴经《人类的来历》记载:远古的时候,兄妹乱伦、邪气冲天。上天降下洪水惩罚人的乱伦行为,洪水涤荡大地,卷走了地上的万物和生灵,世上只剩祟忍利恩一人。他无法在地上寻到配偶繁衍人类,于是上天娶衬红褒白为妻,两人回到世间,生儿育女,开创生活,成为纳西族的相先。

洪水的肆虐,给人类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毁灭性的灾难便成为历史分期的里程碑,洪水之前是无序、乱伦的人群,洪水之后是有序、规范的社会。为了图存发展、记住历史,纳西人每年举行一次盛大的祭天仪式,以家族为单位进行,歌颂祖宗功德,重温先辈遗训,凝聚群体力量,追述洪水以后历史。

干旱缺水,又给纳西族的生活带来严重挑战。东巴经书《迎净水》中记道:“太阳从若罗山左边出来,月亮从山右边出来。但是出来的太阳有九个,所有的人热得坐不住,活儿做不成,饿了没饭吃,渴了没水喝…人们互相商量,要去寻找水。

纳西人经受了洪水滔天的磨难,创造出洪水淹没大地的神话;饱尝了天旱无雨的痛苦,编制出九个太阳的故事。靠天吃饭的人们厌恶洪水,也害怕无雨,但是,洪涝旱灾却像套在脖上的绞索,影响人类的生存,制约民族的发展。渴望水时,待往赤地千里;需要晴天,又会暴雨成灾。涝时少雨,旱时多水便成了纳西人的愿望,期盼与水建立友好互惠关系。

于是与水协调的愿望就以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传说署和人是同父异母兄弟,署住海里,人住陆地,两者各居其地,各安其所,相安无事,和谐相处。有一天,人把两块烧红的铜矿丢进水里,顿时海水沸腾四溢,鱼虾蛇蛙不得安宁。署在愤怒之中暴发大水,淹没人类。人类在无奈之中求助于丁巴什罗,什罗派神鹏叼住水里的署,绕若罗神山三匝,伤及水中的鱼虾蛇蛙。后来,双方订立了契约:署必须退掉洪水,并保障人类生存所需的水,使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类则定期给署献药,医治鱼虾蛇蛙的创伤,即每年阴历二月,供奉署,举行祭署仪式。

微信图片_20230526112433.jpg

围绕祭署仪式,形成许多社会规范,如:不能乱砍水源周围的树木;不能任意滥伐山里的树木;不能无限制地捕捉林中的野兽…否则自然之精灵就会报复于人类。或发大水、或干旱、或摄取人的灵魂。

自然与人之间本是互利共存的兄弟关系,加上订立了契约,兄弟的血缘情感与契约指定的社会责任,使纳西族人世代遵守保护自然的规则,与自然保持着和谐友好的平衡关系,有效地保护了纳西族居住区的水源,林木等自然资源。

依据水的特点,纳西族还编织出绚丽的婚姻故事和爱情诗篇,把水当作女性的象征。

①传说董神和沈神是两兄妹,因为洪水吞没了大地,世上只剩两兄妹,本来没有兄妹成婚的规矩。但是为了繁衍人类,必须结成夫妻,两人以滚磨盘为赌注,从山上滚两块磨盘到水里,若两块磨盘在水里套住,兄妹就可以结发为妻。两块磨盘果然在水里套住。

②米利董主在山上放牧,可是他感到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他渴望一个女子与他作伴,解除孤独寂寞。于是吐一口唾沫在水里,水里便出现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两人形影相随,成为白天放牧的伴侣,晚上歇息的夫妻。

第1个故事中的磨盘是从山上滚到水里,它的落脚点是水。两人因水而成婚,水是繁衍人类的媒介。第2个故事是直接从水里变出一个女子。

两个故事都以水作为空间场地展开,水是兄妹成婚的催化剂,是兄妹成婚合理化的见证,兄妹成婚才保持了人种的延续,水便是生命的摇篮,而母体同样是生命的源泉,神话里的水和现实中的女性就产生出异曲同工的文化意义。

东巴教中称“ 大山父亲、江河母亲" ,用山比喻父亲,用水象征母亲。好像女人就是水做的骨肉,洁净的清水是女人的肌肤,水凝结为女人的风韵,水铸成了女人的容颜,日以继夜、永不停息的水流是女人的特征。

纳西族妇女,用自已的心血汗水汇集成历史长河中的流水,冲击暗礁、绕过险滩,从古流到今,从今流向浩渺的远方。

二、水的宗教作用


水滋润着绿叶,水抚育着生命。一股新鲜的活水展示一派蓬勃的生机,一曲流淌的清泉表现一片兴旺的景象。纳西族的宗教活动充满对吉祥、如意、平安、顺利的祈求。这种愿望借助于潺潺流水加以表达,寄托于满塘活水得以体现。在祈福仪式结束的时候,有一句祝辞:“ 祝愿好音频传、活水满塘!” 

祭署仪式要念诵经书《迎净水》,其中记道:九个太阳烤得大地干裂,人们要去寻水…祈求盘朱沙美赐水,盘朱沙美从五个指头间挤出五滴水,落在五座山上,从五座山上淌下水流。人们从河里迎来净水,兴旺发展了、幸福吉祥了;迎来净水可以除秽驱邪了。

春节称“ 吉正" ,意为溢水,以水的满溢表示万事万物的圆范、完满。在丽江坝子,初一凌晨,各家男子要争先到附近河里担清水,用专门供奉祖先的小碗,装一碗满溢的清水供在祖先牌位前。请祖先保佑子孙像满塘的活水吉祥如意,顺利发展。

在丽江坝区、新主等地,新开辟坟地时,坟地的上方,要先安放一块约两尺高的石头,当作山神供奉。山神下面要挖一小坑。放上些五谷种子及大河或大江里的一碗清水。请山神保佑人五谷丰登,像大河里的流水那样兴旺发展。

水供人饮用,维护生命,水能滋润禾苗,庄稼丰收,带来富足兴旺,因而成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同时水患又给人带来灾难和不幸,于是,水在宗教仪式里又表现为与吉祥相反的意思,扮演着令人恐惧的角色。

纳西族地区流行一种风俗,人死七天左右,家人需夜逃,即天黑时,反锁家门,家人住往别处,门口摆一束刺枝,一块草坪,一碗河水,意为死者转回家时,让他看到门口已长满荆棘野草,家里成为一片汪洋,已经不是他所熟悉的环境,从而杜绝回家的念头。

布置什罗仪式的祭坛时,祭坛的下方挖一小坑,放上水,表示淹死什罗的毒鬼黑海。传说东巴中的丁巴什罗淹死在毒鬼黑海。

总结水的性能和作用,人们还用它净化神坛,驱除邪气。东巴教中迎请神时念道:“ 不为供品除秽,神灵就不会飨用它。" 为此,迎神之前要净化神坛,为供品除秽。祭司从清泉里迎来净水,用一根蒿枝蘸水洒沥神坛,驱除秽气。

把新娘迎进家门时,男方家待新娘进门后,向门外泼一瓢冷水,驱除秽气。抢婚时,被抢的女子刚进家门,男方家用一瓢冷水倒在头上,认为冷水洗走了外面的邪气。

水在丧葬仪式中,还当作生死的界限,阳间和阴曹的隔河。在丽江城里,灵柩从家里抬出,家人马上在安放灵枢的位置,摆上一块磨盘和一桶水。表示隔开了生死的联系,生机留家中,死人往阴间。

殉情者举行的祭风仪式中,祭司在两棵树之间拴一根绳子,横着绳子挖约两尺长的小沟。把象征情死者的木偶挂在绳子上,使之滑到对面,让情死者去到情死头目居住的地方,然后往小沟里倒一瓢冷水。意为用水挡住情死鬼回头之路,防止情死鬼转回人间作祟于亲人。

三、有关水的巫术活动

纳西人中盛行着许多有关水的巫术活动。到阴历五月,雨水还不下地,土地就会干裂,禾苗就要枯黄,为了使老天降雨、水塘出水,各村纷纷举行求雨仪式,以达到解除旱象的目的。

在丽江大东、新主等地,举行祭署仪式,整个村子的人集中在一座寺庙里,布置署坛,供奉自然精灵署。然后拿着供品、香炷、到附近水塘逐一烧香,磕头,由一长者舀水放入壶里,每一水都舀一碗集中于壶内。回到寺庙里,把壶里的水倒进事先挑好的几桶水里,每桶里都要倒一点。接着打鼓敲锣,齐声高呼:“ 请老天下雨!” 边喊边泼桶里的水。

在丽江城附近,有座靴顶庙,塑着靴顶老爷。求雨时,附近村子的百姓把靴顶老爷抬出庙里,敲锣打鼓,边走边喊:“ 老天下雨!” 众人在后一路泼水。

在丽江兴文、大具等地,求雨时,用柳枝编一条长约三丈的长龙。约十个男人扛着龙到水塘边,烧香磕头,大叫“ 大龙王大下雨,小龙王小下雨!”敲锣打鼓,大家拼命泼水。渴望老天像泼水那样降下大雨。

纳西族盖房时,要从大河里舀来一壶水,架上横梁后,木匠师傅边从梁上倒下水,边喊:“水是什么水,水是九江八河水…”意为用水压住日后的火灾,让火苗在水中熄灭。

在纳西族举行的延寿仪式里,也包含有巫术原理的内容。仪式里供奉华神,即赐人兴旺长寿的神灵,祈求华神赐家人以福寿安康。祭司揭开木楞房上的两片木瓦,请一个子孙兴旺而长寿的老人,坐在房顶上,从揭开木瓦的空隙中,丢下九个鹅卵石,九把白米,九根柏枝,倒下一碗净水。祭司诵道:“赐予华神的九块石头,九把白米、九根柏枝、九条河水…" 倒水意为由老人传下像九条河水那样流长的寿岁。企图通过年长老人传递的净水,达到长寿的目的。

四、关于水的禁忌

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对水的依赖,在祭坛上表现为对水的崇拜;在实际生活中则产生出一套关于水的禁忌。

不能在河里倒脏物;不能乱砍水源周围的树木;不能在河里洗小孩的尿片;不能堵塞水源…

纳西族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保护水源的经验,形成禁忌,把“ 不能如此做”转化为全民意识、整体观念,控制和约束着人的行为,与自然水源保持着平衡关系,避免了出现破坏水源的恶果,保障了纳西族休养生息二千余年的生存环境。

保护水源的成功典范是丽江城内的玉河水。玉河水从山脚下涌流而出,滔滔清泉流经丽江城内的大街小巷,供应着全城居民的饮用。由于男女老少遵守不成条文的规矩,水流自泉眼泻出,绕遍全城,直到出城东去,河水处处清澈见底,时时清幽爽快,形成“ 家家泉水,户户垂柳" 的独特景观。这冬暖夏凉的玉河水也成了民族之魂,维系着父老乡亲的心灵,寄托着纳西游子的情感。

1682754591724702.jpg

以上所述的情况,是五十年代以前流行于纳西族地区的传说和民俗。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水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话题,也成为国际上许多国家之间谈判桌上的砝码。

如何更好地保护水源,让水在建设家园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关键还在于培养保护水源的观念,节约用水的意识。建立关于水的新风尚,使保护水源成为每个居民的自觉行为,仍是长期而繁重任务。

注:原文载政协丽江市古城区委员会编《丽江文史资料全集》第三集,2017年12月编印。


【作者简介】习煜华(19492月~20107月),女,纳西族,丽江古城人。1969年丽江地区中学高中毕业。19691971年在龙蟠乡当知青,后到怒江州福贡县山村小学任教6年。1977年考入云南民族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1年毕业后分配到丽江东巴文化研究室工作,直到退休。1984—1986年到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专业进修学习。199410月评聘为副研究员。19932003年曾任丽江县政协常委,丽江县六届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长期以来从事翻译整理纳西族东巴经和民族文化研究工作,译著和著述百余万字。



文章来源:纳西话賨公众号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

联系方式

座机电话:0888-5122377

联 系 人:13988892914(和女士)

邮箱:yushuizhai@163.com

联系方式

扫一扫、公众号

公 众 号
返回顶部